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球首台!正式投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21:54:00    

4月17日,云能红河电厂700兆瓦高效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顺利完成168小时试运行,标志着由川企东方锅炉研制的世界首台700兆瓦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式投运。

机组建成后红河电厂“一大两小”总装机容量达1300兆瓦,可实现年发电量80亿千瓦时以上,将成为滇南区域最大的稳定电源支撑点,为保障区域能源供应安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该项目采用东方锅炉当前最先进的高效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需攻克高海拔、高水分低热值褐煤带来的挑战。团队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首创采用不带外置床的单炉膛、四分离器的M型整体结构布置,采用大尺度炉膛均匀性控制技术、全水冷隔墙专利技术、多级折角炉膛结构专利技术、超低质量流速水动力技术、全汽冷旋风分离器及进出口烟道结构设计、先进的热力系统及热偏差控制技术等,成功解决超大炉膛燃烧均匀性和物料均匀性、二次风穿透、水动力安全稳定、变负荷热惯性、保汽温和防止受热面超温等关键技术难题,为投运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项目同步配套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烟气脱硫和烟气脱硝装置,实现污染物超低排放。其中烟气脱硫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脱硫装置集成了浆液pH梯级调控、差异化喷淋层设计等最新研究成果,是全世界首个采用单塔单循环实现脱硫效率99.5%以上的标杆项目,为高硫煤实现烟气超低排放提供了更加经济的解决途径。

为确保项目顺利执行,企业保障团队统筹制定排产计划,动态协调生产与供货,组织多方交流优化方案调配资源,组建专家团队提供24小时服务,及时解决问题,安装期间派驻资深人员把控质量进度,提前完成从受热面吊装到机组启动的全部安装任务,确保机组后续安全稳定运行。

锅炉于今年2月20日首次点火,2月26日完成吹管,3月21日首次并网发电,4月5日首次带满负荷运行,4月17日通过168小时试运行。试运期间,主再热蒸汽参数达到设计值,各级受热面偏差控制优异,所有受热面无超温,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均达到超低排放标准。

接下来,东方锅炉将持续深耕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领域,凭借积累的丰富经验与创新能力,不断优化现有技术,推出更多适应不同工况、更为高效环保的锅炉产品,凝聚行业智慧,攻克更多能源技术难题,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新格局贡献更大力量。

相关文章
海河流域滦河发生第1号洪水 为今年大江大河首次编号洪水

海河流域滦河发生第1号洪水 为今年大江大河首次编号洪水

受近日强降雨影响,海河流域滦河出现涨水过程,7月28日4时30分,滦河干流潘家口水库(河北唐山)入库流量涨至2270立方米每秒,依据《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滦河发生2025年第1号洪水。预计28日晚潘家口水库将出现4000立方米每秒左右的最大入库流量。此次滦河洪水为2025年大江大河首次编号洪

2025-07-28 09:18:00

查看详情
国际锐评丨“中国链”让全球产业变通途

国际锐评丨“中国链”让全球产业变通途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我们跟中国供应商不只是资金、人力的合作,更是携手共创;‘果链’离不开中国。”在20日闭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苹果公司副总裁及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葛越与《国际锐评》进行了交流。这几天,在链博会现场,众多跨国企业代表向《国际锐评》表达了类似的感受:“一小时内就能找到一

2025-07-21 10:53:00

查看详情
首个环保超脑诞生,瀚蓝环境用AI重构绿色生态

首个环保超脑诞生,瀚蓝环境用AI重构绿色生态

图源:瀚蓝环境七月的佛山南海,一场重塑环保行业格局的“智能风暴”悄然起势。瀚蓝环境(600323.SH)的品牌焕新发布会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在这场发布会上,瀚蓝环境怀揣着“成为绿色创新赋能者”的愿景,不仅亮出“更进一步,永不止步”的品牌精神,更以人工智能联合研究院的揭牌,宣告国内首个

2025-07-21 09:35:00

查看详情
注意!多个抓拍设备正式启用

注意!多个抓拍设备正式启用

近日,包头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发布了《关于公布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设置点位的通告》,开通89处固定式和2架无人机与1台车载移动式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及抓拍违法行为点位。在此郑重提醒广大居民,自通告结束之时起,相关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已正式投入使用,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抓拍,并将依法依规予以行政处罚。为了您和他

2025-07-09 08:35:00

查看详情
苏华维: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

苏华维: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

7月6日,在南京举办的2025 肉牛产业新质生产力大会上,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苏华维针对中国肉牛产业发展方向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认为,我国肉牛产业应该走特色化突围之路,而破局关键在于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机制。苏华维表示,中国肉牛产业发展时间较短,

2025-07-08 21:05:0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