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这是一条会呼吸的岸线”,城市观察团探访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青山段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13 17:15:00    


6月12日,武汉市“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系列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走进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青山段。由专家学者、大学生、摄影师、社区工作者、大武汉客户端和长江网长江头条网友等组成的“城市观察团”在7.5公里蜿蜒岸线上,沉浸式感受“城市、堤防、江滩、水景”有机融合的精妙设计,解码武汉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的实践路径。“这是一条会呼吸的岸线,正与千万市民共同生长,见证着武汉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澎湃动能。”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师生们感慨。

2025武汉水务“城市观察团”系列探访活动走进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青山段。彭年 摄


工业遗存变身观景平台与艺术装置

见证十里钢城生态转型之路

“这里曾是武汉最繁忙的工业码头聚集地。”随行讲解员介绍,青山江滩135.48公顷的区域曾密布着数十个货运码头。随着城市发展理念转型,2013年启动的青山江滩综合整治工程,通过拆除码头、腾退厂房,让这片承载工业记忆的土地迎来新生。2017年6月全面开放的青山江滩,如今已成为“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海绵城市典范。

“城市观察团”行走在透水铺装的慢行步道上,两侧高低错落的生态绿植间,三座巨型吊车格外醒目。“如今的青山江滩沿岸还保留着五粮库码头、一冶重件码头、红钢城码头3处工业码头遗址。”工作人员介绍,保留码头吊机、铁轨等工业遗存,将其转化为观景平台与艺术装置,如“红钢记忆”雕塑群,让钢铁骨架与江滩绿意对话,彰显武汉“因钢而兴”的城市基因,“这些锈迹斑斑的钢铁巨构,既是城市记忆的载体,更是生态转型的见证”。

“从工业锈带变身生态绿廊,这里让我看到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无限可能。”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2024级本科生、武汉理工大学环境保护协会成员刘旭雯是第一次来到青山江滩,站在旧工业设备改造的观景平台上,她深切感受到武汉在“支点建设”中的蓬勃生命力。

创新生态堤防技术

海绵式江滩助力美丽湖北建设

“青山江滩绿化面积占到八成,是当年武汉所有已建江滩中绿化比例最高的,占滩地总面积的60%以上,也是当年武汉市第一个海绵式江滩。”在与“城市观察团”的座谈交流中,武汉城发集团武汉生态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园林分院院长熊颖一语道出青山江滩的生态底色。

武汉城发集团武汉生态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园林分院院长熊颖与“城市观察团”座谈交流。彭年 摄

熊颖介绍,不同于传统直立式防洪堤冰冷的水泥墙面,青山江滩以开创性的1:10缓坡式堤防,构建起“堤顶通城、坡面亲江、地下联城”的立体生态空间。堤顶绿道如丝带串联城市脉络,坡面植被随风轻舞亲近江水,堤底停车场巧妙隐匿地下,实现功能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凭借这一创新设计,青山江滩一举斩获国际C40城市奖“城市的未来”奖项。

青山江滩沿线设置了大量的生态草溪和雨水花园。 “城市观察团”成员吴暄 摄

在探访过程中,“城市观察团”成员们观察到,青山江滩沿线设置了大量的生态草溪和雨水花园。熊颖详细介绍,这些生态设施通过水生植物根系构成的天然滤网,将雨水层层过滤后渗入土壤,有效补充地下水资源。而堤坡两侧,由乔、灌、草、花交织而成的立体植被缓冲带,宛如绿色卫士,不仅减缓雨水径流速度,还能拦截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

“这些生态举措,不仅修复了沿线生态环境,更为生物多样性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是长江大保护理念最生动的实践。”熊颖的话语,道出了青山江滩生态堤防创新实践的深远意义。

看着坚固的生态护坡,武汉市民刘女士的记忆被拉回了过去。在她的印象里,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汛期,长江水位暴涨是常有的事,沿岸居民经历了一场场“抗洪大考”。她感慨道:“老一辈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新一代建设者以昂扬斗志、顽强作风推动支点建设取得新成效。如今的青山江滩,不仅是生态治理的典范,更是武汉人民抗洪精神代代相传、不断升华的最好证明。”

“铺到百姓心坎上”的百里长江生态廊道

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2020年底,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项目启动,围绕长江、汉江岸线396公里,构建“水、岸、滩、堤、城”和谐共生的亲水空间。武汉市民王涛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是‘临江不见江’,现在变成‘推窗见绿、出门亲水’。这生态廊道,铺到了百姓心坎上。”

“城市观察团”走进青山江滩婚礼长廊。彭年 摄

面对“城市观察团”对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提问,武汉城发集团熊颖回应:“青山江滩不仅重塑了生态底色,更以优质环境吸引商业投资,带动旅游、服务等产业繁荣,激活区域经济‘一池春水’。”

记者了解到,百里长江生态廊道串起八铺街樱花林、杨泗港滑板公园、青山工业遗址博物馆,2024年游客接待量突破5000万人次。这片曾经的工业岸线,如今既是市民休闲娱乐的生态乐园,也是拉动消费、促进就业的活力引擎。

青山江滩俯瞰图。通讯员 供图

“青山江滩不仅承载着城市记忆的焕新,更彰显出武汉将生态资源禀赋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的战略智慧。”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方临川表示,“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系列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以实地探访的形式,带领市民群众深刻感受武汉“支点建设”成就和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场景,让人倍感振奋。

“今年是全面实施美丽湖北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的重要之年。”武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持续构建安全廊、生态廊、文化廊、交通廊、发展廊“五位一体”的长江生态廊道,着力打造世界级滨水空间典范、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示范区,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为武汉市当好龙头、走在前列,奋力推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水务力量。

(长江网记者李沁雪 通讯员刘静恰 刘杰 韩珊 胡一洲)

【编辑:符樱】

【来源:长江日报】

相关文章
【匠心密码】沈阳故宫里的古书画修复师——访2025年沈阳工匠、沈阳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师冯维

【匠心密码】沈阳故宫里的古书画修复师——访2025年沈阳工匠、沈阳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师冯维

工匠金句修复文物,就是延续历史的生命。以敬畏之心守艺,以创新之策传魂,方能让千年文脉在指尖流淌。——冯维在沈阳故宫博物院的修复工作室里,一缕阳光透过窗棂落在案台上。冯维正手持针锥,小心翼翼地剥离一幅古画背面的宣纸,眼神专注如炬。“你看这层命纸,揭的时候一定要特别小心,力道不对就会损伤画心。”她抬头时

2025-09-07 11:24:00

查看详情
走进长春!150个网红打卡地之卫星广场

走进长春!150个网红打卡地之卫星广场

从2023年第一次推出100个网红打卡地,长春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不断涌现出深受广大市民及网友喜爱的新晋网红打卡地。其中2024年增加了20个,截至2025年长春网红打卡地已经增至150个。为把网络“流量”变成游客“留量”,让“网红”走向“长红”,打造出更有生命力的旅游文化品牌,小布带您开启线上游览

2025-09-05 07:26:00

查看详情
记者在一线丨岫岩玉水湾漂流项目投运 优质生态撬动文旅融合新发展

记者在一线丨岫岩玉水湾漂流项目投运 优质生态撬动文旅融合新发展

近日,以岫岩优质生态资源为依托的岫岩大洋河玉水湾竹筏漂流项目正式建成投入运行。该项目的落地,不仅为岫岩文旅产业增添了全新业态,更标志着当地以“生态+文旅”模式推动产业融合、助力群众增收的发展路径取得实质性突破。玉水湾竹筏漂流项目选址于岫岩大洋河畔生态保护区边缘,全程依托天然河道打造,漂流路线可以根据

2025-09-02 10:30:00

查看详情
武汉连续降雨来袭,高温缓解体感闷热,注意出行防雨防暑

武汉连续降雨来袭,高温缓解体感闷热,注意出行防雨防暑

今天是2025年8月29日,武汉白天天气为晴,夜晚天气为晴,白天微风,夜晚微风,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26℃,空气湿度70%,体感温度36.9℃,空气质量优。建议市民午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高温条件下作业的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多喝水,避免中暑。明日武汉天气将转为中雨,夜晚天气为小雨,白天微风

2025-08-29 09:19:00

查看详情
“两山”理念·江苏实践|为“绿”定价!宿迁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

“两山”理念·江苏实践|为“绿”定价!宿迁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

“真没想到,一份评估报告就换来了500万元贷款,解决了我的大难题!”8月22日,在宿迁沭阳艺森园花木基地,负责人胡道中看着满园葱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手中这份专业的VEP(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报告,就是他从银行拿到的“绿色存折”。这本“存折”里,没有存款数字,记录的却是他1100余亩花木

2025-08-27 07:23:0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