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朗朗书声穿越千年 “解码”山西书院阅读特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9:35:00    

白鹿踏云,岳麓听松,嵩阳观雪,应天揽月,“四大书院”美名传承至今。若提及山西书院,便是雅士云集,领一时风骚。

书院的古墙旧瓦,如今多已湮于尘烟。不必遗憾,4月23日至25日,于“山右风雅——山西书院阅读特展”中,一起来“听”融入中华文化血脉的朗朗书声。

作为“锦绣千年 弦歌不辍——中国书院里的阅读”展览的八大展厅之一,“山右风雅——山西书院阅读特展”集中展示了山西书院历史、名家,以及源远流长的崇文重教之风。

山西书院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费君书院,距今已有千年之久。唐代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济市)诗人杨巨源,在《题五老峰下费君书院》中留下了“解向花间栽碧松,门前不负老人峰”的绝句。

辽代翰林学士邢抱朴,在家乡应县所建的龙首书院,是山西历史上第一所有明确记载的书院。位于长治的雄山书院,则是现今唯一留有遗迹的宋代山西书院。

山西书院,可谓藏尽缥缃万卷书。1597年,祁县昭余书院落成,数百年间,藏书颇富。如今的山西省祁县中学校,与之一脉相承。据《昭余书院藏书志》记载,祁县中学校所藏古籍数百部上万册,镌有“昭余书院课卷钤记”的出现上百次,涉及书籍3000多册。

山西书院不仅藏尽好书,刻书亦是一绝。金元时期,山西是北方刻书重地。平阳刻书与南方浙刻、蜀刻、闽刻等遥相呼应。明代,山西境内晋王府、沈王府、代王府三座藩府,均建有藩府书院。

顾廷龙先生在《明代版刻图录初编》一书中,评价晋藩刻书“为诸藩之冠”。有趣的是,因山西书院所刻书籍品质精良且“错别字极少”,经常被“不良书商”撕去序跋,冒充宋元本。

风雨数百年,于山西书院中,不断涌现出栋梁之材。三立书院、晋阳书院大师辈出,清末名臣李用清、学者王崧、藏书家卢文弨等均为其中翘楚。

1902年,晋阳书院、令德堂书院合并成为山西大学堂。山西大学堂与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为中国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堂。自此,山西率先从书院教育,走向近现代教育。

无论书院、学堂,朗朗读书声,仿佛就在耳边,渗透三晋大地,穿越时空传承至今。4月23日至25日,等你到来,一起聆听。

记者 杨尔欣

相关文章
古韵晋阳法治新景迎面而来

古韵晋阳法治新景迎面而来

“笙歌闻四面,楼阁在中央。春变烟波色,晴添树木光。”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晋阳城的繁华盛景。千年岁月流转,这片承载着2500多年的历史的“面食之城”,依旧生机盎然。太原古称“晋阳”,三面环山、一水中分,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明。如今的太原,在古老城垣的根基上,描绘出一幅传统底蕴与创新发展交相辉映的时代

2025-07-27 22:36:00

查看详情
2025“品游山西 寻根问祖”两岸新媒体采风活动走进太原

2025“品游山西 寻根问祖”两岸新媒体采风活动走进太原

  山西日报(记者邓伟强)感受三晋风韵,品读锦绣太原。7月21日至23日,2025“品游山西 寻根问祖”两岸新媒体联合采风活动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20多名媒体人及网络达人相聚并州。  采风团走访山西博物院、晋商博物院、晋祠博物馆等文化地标,溯源五千年华夏文明与五百年晋商文化;打卡钟楼街、东湖醋园等地

2025-07-27 10:31:00

查看详情
山西三建重点工程荣膺全国市政工程最高质量水平评价

山西三建重点工程荣膺全国市政工程最高质量水平评价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7月22日,中国市政工程协会公布2025年度市政工程最高质量水平评价工程名单,由山西建投三建集团承建的上饶市云碧峰大桥项目荣列其中,成为集团公司深耕市政工程领域的又一品质力证。云碧峰大桥横跨上饶市信江,位于云碧峰公园北侧,是信江湿地公园核心出入口及连通云碧峰与湿地公园的标志性工程。

2025-07-26 13:54:00

查看详情
桃李醇熟切片面包等3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桃李醇熟切片面包等3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中新经纬7月25日电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近期,市场监管总局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1782批次样品,检出35批次样品不合格。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食品,有关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已组织开展核查处置。抽检不合格食品具体情况如下:(一)轻氧姿饮品旗舰店(经营者为甘肃新尔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在抖音(手机A

2025-07-25 21:19:00

查看详情
抗战图记|被八路军收留的少年加入了八路军

抗战图记|被八路军收留的少年加入了八路军

96岁抗战老兵冯为民的时空对话# 冯为民原名冯晚瓜,是家里9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直到14岁当兵前,他都以为自己的名字是“大碗”的“碗”。“那时候饭都吃不上,更不要说识字了。”冯为民苦笑着说。在山西省安泽县,冯为民与哥哥幸运地遇到八路军,他们收留了矮小瘦弱的冯为民。那天,他终于吃上了一顿饱饭,那是他人

2025-07-10 13:32:0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