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8400万劳动者权益,新就业形态发展如何走出“不可能三角”


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中国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已超8400万,占全国职工总数的21%。外卖骑手、直播主播、自由程序员等新职业,正成为就业市场的“稳定器”,但随之也暴露出劳动权益保障等新难题。面对“制度保障跟不上、技能培训接不住、治理方式不适应”三大痛点,目前单靠修修补补的政策已难奏效。只有通过“制度破题、能力筑基、服务增效”三位一体的协同治理,才能破解新就业形态面临的保障难题,助力高质量就业新路径。
市场特征与社会价值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写传统工作模式。平台经济通过算法和大数据,催生出三类新型就业关系:一是“算法调度”型就业,如外卖骑手的工作全由平台算法实时派单,劳动者不再听命于“上司”,而是遵循代码指令;二是“流量共生”型就业,像直播主播依赖粉丝打赏生存,与受众形成“利益共同体”,收入高低直接取决于关注度;三是“云端接单”型就业,如程序员通过网络平台承接全球项目,工作地点自由、任务灵活。新技术及其应用催生出的就业新形态正推动就业市场呈现三大趋势:去雇主化(多数从业者脱离固定单位)、去场所化(劳动空间向线上延伸)、去固定化(多平台就业成为主流形态)。
新就业形态的社会价值体现在三方面:市场更高效——算法能像“智能调度员”一样,快速匹配人力、资源,减少中间环节的损耗;就业更灵活——平台用工如同“即插即用”的插座,随时吸纳劳动力,缓冲经济波动冲击;发展更公平——山区农户通过直播卖货、偏远地区设计师在线接单,数字技术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机会。这种变革既激活了个体的创造力,也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推动经济模式从“集中式”向“分布式”升级。

视觉中国
三重治理挑战
新就业形态对于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扩大就业总量和规模、改变就业市场结构、保障和维护基本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新就业形态对我国现有劳动法规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就业管理和监管以及社会发展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是制度与权益的矛盾。新就业形态对传统劳动法律体系提出根本性挑战。传统劳动法基于“雇主-雇员”关系,以“从属性劳动”为核心要件,但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群体身处“平台-个人-用户”的三角关系中——既非传统雇员,又非完全独立主体,形成法律保护的“无人区”。由于法律保护不足,使得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尤其劳动关系的不稳定影响从业者的积极性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技术与人力的矛盾。数字技术发展迅速,而人力资本积累相对缓慢。大部分低技能劳动者缺乏应对技术升级的知识,且受制于平台的数据控制权,随时面临被技术淘汰的风险,进而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和职业发展受限。
三是治理与生态的矛盾。传统治理体系依赖标准化、周期化的管理工具,与数字就业生态的即时响应需求产生“时差效应”。政策供给滞后导致公共服务不匹配,监管数据碎片化削弱了治理效果。这反映出传统治理模式难以适应数字生产力的特性。
这三重矛盾构成新就业形态发展的“不可能三角”:当算法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时,制度滞后加剧权益风险,技能断层威胁发展可持续性,治理失序放大系统性风险。破解困局需以协同治理重构保障体系——通过法律划定数字时代的权益边界,依托能力建设打开职业发展空间,借助数字治理提升服务响应精度。
构建“三位一体”保障体系
新就业形态涉及平台、劳动者及用户等多方关系,要求保障体系必须兼具制度韧性(应对模糊法律关系)、发展弹性(适应技术快速更迭)和服务柔性(匹配灵活就业特征),形成“法律保底线、能力筑根基、服务提质量”的治理闭环。
制度破题:重塑劳动保障规则
面对传统劳动法不适配形成的法律保护“无人区”,制度创新的核心在于建立分类治理框架,可依据劳动的从属性特征,将新就业形态分成三类:一类是从属性劳动(日均工时≥8小时),应强制适用劳动法,要求平台承担五险一金,建立算法透明度审查制度。最高法已通过指导性案例明确,对于存在用工事实、构成支配性劳动管理的,应认定劳动关系。另一类是自治性劳动(日均工时≤4小时),采用“按单计保”模式,开发商业保险覆盖职业伤害,政府以税收优惠激励平台参与。再一类是中间型劳动(4—8小时),创新“灵活保障账户”,由政府、平台、个人按比例共担保障支出,实现权益积累可携带化。
社会保障体系需同步转向“任务流关联”模式。针对新业态收入来源碎片化、流动性强等特点,可建立“接单即缴”制度,平台按每单交易额的百分比自动划转社保费用,提前约定平台与劳动者承担比例,政府对积极缴费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同时,可引入数字信用积分体系,将准时率、客户好评等数据转化为积分,积分越高,医保报销比例和养老金标准越高,实现“多接单多受益”。
算法治理需设立“阳光规则”。要求平台公开派单逻辑核心参数,建立极端场景熔断机制,如恶劣天气自动延长配送时间等,并通过数据确权明确劳动者对行为数据的收益权,如主播打赏收益中应包含“流量分红”,可防止算法变成“电子监工”,让技术进步真正惠及劳动者。
能力筑基:构建人力资本升级系统
面对数字经济时代技术迭代速度快过劳动者技能更新的困境,需构建覆盖职业全周期的能力升级体系,让劳动者“学得会、用得上、有奔头”。
首先,建立技能认证新体系。将零工经济中的碎片化技能拆解为标准化“技能单元”,例如直播话术设计、即时配送路径优化等,通过微证书制度实现跨平台学分积累,劳动者可兑换学历认证或创业贷款额度,打破“没学历难晋升”的困局。
其次,推动产教融合新模式。传统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存在“时间差”,需构建“平台-院校-企业”协同育人机制。采用“工学交替”模式,将生产场景转化为教学资源,如快手与职业院校共建直播电商工坊,学员上午在直播间实战带货,下午学习流量运营、合规应答,培训后可以快速上岗;依托平台实时用工需求更新课程,如某地快递爆单时,立即开设“智能分拣设备操作”速成班;引入“数字孪生”技术,用VR模拟高危场景,让外卖骑手练习安全配送。这种协同育人模式,让课堂变成真实的“直播间”和“配送站”,切实打破教育与产业的“玻璃墙”。
最后,实施终身学习新保障。技术迭代导致技能“保质期”缩短,为此需建立双重支持机制,如“技能充电券”:由政府每年向劳动者发放一定额度,用于购买平台认证的课程,如“AI绘图工具应用”“无人机维护技术”等;如“再培训救济金”:设立专项基金,对因技术淘汰失业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月份的生活补贴和免费技能重修,确保“掉队者”有机会重返赛道。这种支持机制将技能投资从“个人苦撑”变为“社会共担”,即由企业通过税收优惠支持培训,政府提供资金托底,平台开放学习资源,形成“能力升级共同体”。
服务增效:创新精准化治理模式
当前,提升公共治理尤其需用数字技术重塑治理方式,让政策服务像“点外卖”一样精准触达。
第一步,积极构建“智能监测网”。通过大数据掌握劳动者收入波动、工作时长等指标,一旦发现某人连续数月收入下降一定百分比,系统自动推送“政策急救包”——包含临时补贴申领入口、技能重修课程推荐、就近法律援助等信息。同时,运用区块链技术存证工资发放、社保缴纳记录,发生纠纷时,劳动者可一键调取不可篡改的电子证据,维权周期可大幅缩短。
第二步,积极打造“三级服务站”。在社区设立“灵活就业服务站”,提供合同范本下载、维权流程指引等基础服务;在产业园区建设“新职业服务中心”,配备无人机配送等场景,劳动者可沉浸式实训;在云端搭建“数字人才市场”,劳动者的工作履历、技能证书经区块链认证后,可跨平台通用,提升求职匹配效率。这种分层服务如同“医疗分级诊疗”,让简单问题社区解决、专业需求园区满足、发展诉求云端实现。
第三步,积极组建“治理合伙人”联盟。政府与平台企业数据互通,企业共享用工热力图,政府据此动态调整培训资源投放;工会组织在商圈设立“骑手之家”,提供免费充电、饮水服务;保险公司开发“接单即保”产品,劳动者每接一单自动投保意外险;司法部门设立“移动仲裁车”,运用AI调解系统快速处理纠纷。持续推进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市场补充的共治生态。该模式通过责任分解与资源整合,推动公共服务从单向供给转向系统化响应。
新就业形态的保障困局,本质是工业文明治理体系与数字生产力的碰撞。当法律框架、人力资本、服务体系形成共振,新就业形态才能真正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的转变。这不仅事关8400万劳动者的权益,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亟待突破的重要领域。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
原标题:《事关8400万劳动者权益,新就业形态发展如何走出“不可能三角” |谭惠灵》
栏目主编:杨逸淇 文字编辑:陈瑜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谭惠灵
-
-
红星新闻网(记者 李慧颖)7月25日报道第五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1.23亿人。在这一广阔的数字图景中,自媒体已成长为记录时代变迁、见证行业崛起的关键力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引导并聚合这股力量,使其更好地赋能城市治理与发展
2025-07-26 14:27:00
查看详情
-
-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刘乐 沈田 余画在私家车保有量持续攀升的当下,车位已从曾经的“改善之选”,逐步转变为“刚性必需”。然而,车位产权登记流程麻烦、权属证明存证难、交易纠纷频发等问题,长久以来困扰着业主们。如今,随着“车位数字登记管理平台”在全省落地,这一民生难题正得到有效解决——借助区块链、大数据、
2025-07-25 10:36:00
查看详情
-
-
图源:瀚蓝环境七月的佛山南海,一场重塑环保行业格局的“智能风暴”悄然起势。瀚蓝环境(600323.SH)的品牌焕新发布会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在这场发布会上,瀚蓝环境怀揣着“成为绿色创新赋能者”的愿景,不仅亮出“更进一步,永不止步”的品牌精神,更以人工智能联合研究院的揭牌,宣告国内首个
2025-07-21 09:35:00
查看详情
-
-
近日,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在天津圆满落幕,此次论坛以“数字经济新纽带 共拓合作新空间”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上合组织国家政府、企业、高校、智库的千余名嘉宾,共同聚焦实数融合赋能产业发展、数字人才培养、数据治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共话发展与合作。未来,随着各国在数字基础设施“硬联通”、数
2025-07-16 09:29:00
查看详情
-
-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张旭 北京报道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近日举办的第五届“智荟中欧·北京论坛”上,神州信息服务集团联席董事长,曾任中国银行副行长兼执行董事王永利表示,稳定币的发展虽面临诸多挑战,但其对货币金融体系的变革具有深远影响。我国需要学习借鉴稳定币的技术和模式,加快数字人民币的进程,以提升人民
2025-07-12 18:20:00
查看详情
- 1 外交部回应中方破获菲律宾间谍案
- 2 我为群众办实事丨“促消费 惠民生”网民留言征集
- 3 新加坡媒体:“娃娃脸”不利于升职?
- 4 永顺县 “土特产”成金字招牌
- 5 受天气影响,崂山风景区、二龙山景区暂停开放
- 6 2名基层干部被不当问责,上级纪委督促纠正:不能让一般干部替领导受过!
- 7 湖北公开征集涉黑涉恶举报线索
- 8 莫兰特伤退,雷霆29分逆转灰熊拿到赛点
- 9 雷神能源上涨4.63%,报5.87美元/股,总市值9993.67万美元
- 10 新民快评丨“爱心专座”本就是强烈标示
- 11 提升爱鸟意识 践行生态文明
- 12 “一街、一线、一城”,青岛汇聚浪漫元素,延长甜蜜经济产业链
- 13 @大庆人 启用违停抓拍监控设备!涉及这些路段→
- 14 普京:新一轮俄乌谈判日期正在磋商,对与美会谈持开放态度
- 15 东丽关切 | 城市治理看东丽:智能机器人助力高温保供电
- 1 外交部提醒中国公民切勿前往刚果(金)东部地区
- 2 38岁男子同时查出直肠癌、肾癌!仁济医院“一次手术”根治多原发肿瘤
- 3 通化市两级法院成立涉企纠纷司法联动服务中心
- 4 长沙凌晨一点,能治愈灵魂的那些粉面店
- 5 “电”亮未来!中国新电商大会涌动发展新活力
- 6 新华鲜报|“电”亮未来!中国新电商大会涌动发展新活力
- 7 生鲜巨头抢滩、新潮首店扎堆……洛阳传统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按下“加速键”
- 8 把火车“抱在怀中”翻滚 45秒卸完120吨煤炭
- 9 写意鸡画法全攻略:从雄鸡英姿到雏鸡萌态,一次都学会
- 10 海河流域滦河发生第1号洪水 为今年大江大河首次编号洪水
- 11 23岁男子感染此病4天身亡,重要脏器均遭破坏!发病前有一个细节,医生提醒
- 12 “漫”说“暖”评│街角,因爱的流转而动人
- 13 沈阳公安交警全时全域严查“飙车炸街”、非法改装
- 14 古韵晋阳法治新景迎面而来
- 15 游泳世锦赛|中国跳水“梦之队”有惊无险再添两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