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联播+|习近平心中的一项紧迫课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9:38:00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11.08亿人!这是截至2024年我国网民的总数。

当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引领的新一代科技浪潮奔涌而来,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重塑社会肌理。

“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面对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敏锐作出这一重大判断。

舆论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人在哪儿,凝心聚力的重点就在哪儿。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与新媒体保持“亲密”接触,深刻洞察新闻舆论工作在全媒体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融合发展

从“相加”到“相融”的范式革新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如何处理好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成为摆在媒体人面前的一大课题。总书记用“优势互补”定义两者关系:“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

这些年,人民日报社的新媒体作品《新千里江山图》以数字技术重构传统美学;新华社推出的《迪迩秀》用脱口秀的形式解构国际新闻议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5G+4K/8K+AI”赋能融合创新,不仅打造出《时政新闻眼》《央视快评》《习语品读》等总台新媒体时政品牌,也让《千年调》《简牍探中华》等一大批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在大小屏和海内外社交媒体活起来,直抵人心……这些实践印证着“优势互补”的真谛:传统媒体的专业深度与新媒体的传播锐度,在碰撞中迸发出全新的火花。

△ CMG(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工智能创新技术应用展。


当媒体融合进入崭新阶段,机制创新亦为破局注入强劲动力。2018年《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落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应运而生。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三台合并,不仅实现了物理空间的整合,更催生出“1+1+1>3”的聚变效应:《新闻和报纸摘要》播音员献声《新闻联播》栏目,三台打破媒介壁垒联合推出《清明诗会》特别节目……这种“融合基因”,让主流媒体在重大报道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传播合力。

地方媒体改革同样亮点频现。浙报集团“三端合一”战略堪称转型典范,新推出的“潮新闻”客户端通过整合省级广电资源,以“减法做加法”重构传播矩阵。这种“自我”革新不仅壮大了主流舆论声量,更探索出媒体深度融合的“浙江范式”。

如今,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形成改革共振,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已现雏形。

智能革命

算法时代的价值坚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算法推荐系统的出现极大影响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对此,总书记叮嘱:“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在智能分发方面,人民日报的“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革新用户画像体系和内容标签体系,为算法注入主流价值导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内容漏斗模型运用算法挖掘潜在正能量热点,将优质内容与用户喜好精准匹配。在智能审核方面,新华社的“新华较真”,排查不良信息,引导舆论导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研发的全媒体信息巡检预警平台“智晓”具备视频监测能力,可及时捕捉、精准分析各类不良内容。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AIGC创意音乐短视频《春日序曲》推广海报(由AI生成)。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崛起,将主流价值内容生产带入全新纪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春日序曲》用AIGC重构音乐叙事,动态视觉与传统文化碰撞出惊艳火花,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新华网借助AI采编助手及生成式AI工具打造创新型新闻产品,以一件件精品力作,汇聚奋进力量……

这些创新实践表明,技术赋能下的媒体融合,既能坚守内容品质,又能拓展传播维度。

生态重构

技术赋能的全媒体未来

从“铅与火”到“光与电”再到“数与智”,媒体形态的变迁始终呼应着时代需求,新技术应用正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更多有力支撑。

人民日报AI编辑部推出的“多模搜索”功能,通过智能文本搜索、图片搜索等,极大提升编辑记者的信息搜集效率;2025年2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工智能大楼启用,总台计划打造AI创新实践标杆,让更多“从0到1”的突破在这里诞生,为全球媒体变革和产业升级提供可借鉴的“中国范式”。

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媒体行业带来更多可能性:在重大事件报道中,360度VR全景直播让观众“身临其境”,实时渲染技术实现“秒级响应”,跨平台传播矩阵形成“组合拳”效应……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这是我们党在深刻把握现代传播规律、洞察媒体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改革举措。

展望未来,一个更智能的传播生态正在形成:人工智能贯穿内容生产全流程,区块链技术保障信息溯源,元宇宙场景重构用户体验。正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实践所示,技术创新不仅要追求“从0到1”的突破,更要打造可复制的“中国标杆”。

当传统媒体的深度与新兴媒体的速度共振,当技术创新的锐度与价值坚守的温度交融,中国媒体正在书写着舆论场的新篇章。


来源:央视网

本期编辑:张丽娟

本期初审:邓亚萍

本期复审:吴生文

本期终审:武雪峰

相关文章
急缺中老年!日薪最高5000元!网友:33岁可以吗……

急缺中老年!日薪最高5000元!网友:33岁可以吗……

“‘董事长父亲’还没找到合适人选!”近日,浙江横店某短剧剧组副导演拿着对讲机焦急呼喊,这样的场景如今在浙江各大短剧拍摄基地已成常态。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浙江备案重点网络微短剧251部,发证52部,发证数量居全国第一。但不少剧组表示,60至70岁饰演长辈的演员严重紧缺,“找个会演戏的‘爹’比找投资还

2025-08-23 18:48:00

查看详情
中央代表团赴西藏各地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 王沪宁参加活动

中央代表团赴西藏各地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 王沪宁参加活动

受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带着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深情祝福,中央代表团主团和各分团22日分赴日喀则和阿里、昌都、那曲、林芝、山南,看望慰问当地各族干部群众,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不折不扣落实到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

2025-08-23 10:20:00

查看详情
莫让数据污染冲击人工智能安全

莫让数据污染冲击人工智能安全

国家安全部近日发文提示,人工智能的训练数据良莠不齐,其中不乏虚假信息、虚构内容和偏见性观点,造成数据源污染,给人工智能安全带来新的挑战。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人工智能模型通过分析和处理大量的训练数据来理解世界,进而驱动内容生产和智能决策。高质量的数据能提升人工智能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数据如果

2025-08-16 07:16:00

查看详情
当“一念御万物”成为现实,AI有了喜怒哀乐……丨专访蒲慕明

当“一念御万物”成为现实,AI有了喜怒哀乐……丨专访蒲慕明

“中国脑计划”,有两个大方向,一是以探索大脑秘密、攻克大脑疾病为导向的脑科学研究;二是以建立和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为导向的类脑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于2021年正式牵头启动“中国脑计划”。2025年4月,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实验成功,一名四肢截肢者可以用意念操控电脑,玩游戏;2025年7月,介

2025-08-12 17:31:00

查看详情
美国得州一商店发生枪击事件 3人死亡

美国得州一商店发生枪击事件 3人死亡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总台记者当地时间8月11日获悉,美国警方称得克萨斯州奥斯汀一家商店发生枪击事件已致3人死亡。警方表示,嫌疑人为一名30多岁、有精神健康史的男子。奥斯汀警方称,嫌疑人作案后先后盗窃两辆汽车逃逸,第一辆车在逃跑过程中发生事故,随后又在一家汽车经销商处劫车。警方最终在南奥斯汀将其用电击

2025-08-12 07:24:0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