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深读“苏超”|江苏13市为何“个个能打”?差距曾经有多大,现今就有多美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6 18:23:00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举办才两月,央媒连续报道关注,省外媒体纷至聚焦。“苏超”无疑成了眼下网络上最火热词。

在诸多媒体和社交平台网友们的讨论中,是否要向“苏超”抄作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其中大多数网友认为这个作业很难抄,理由是“苏超”13支城市足球队背后是江苏“十三太保”,各个地方经济都很强,而这是其他省份难以企及的。羡慕之余,更有人找到“原因”说江苏13个市都是“二级财政”,即“无须向省级财政缴纳财政收入”,言下之意是因为这个优待政策才导致了13市都“经济强”。

其实,这都是一些美丽的误会。江苏13市从来就没有“二级财政”之说,只是省级层面分走的不多罢了。而且,江苏13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曾经悬殊非常大,并不是天选的“十三太保”。

借用江苏网友的一句感慨,苏南苏北差距曾经有多大,现今的江苏就有多美好!

苏南苏北的差距,曾经有多大

“历史上,江苏一直有个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就像国家有个东西差距问题一样,而且持续了很多年。”省委研究室一位退休干部,回忆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省内调研时的情形,仍感慨不已。

打开江苏省地图,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万里长江横穿而过,把江苏分成南北两片。

大江隔断了什么?曾经是媒体的追问,也是苏南苏北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差距悬殊的记忆标签。

仅从自然资源禀赋看,苏南苏北就一直存在很大差异。苏南土地肥沃、水系发达,自古繁华,历史上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名,是吴文化、金陵文化发祥地。苏中苏北地势相对高低起伏,土地较为贫瘠,历史上饱受洪涝和干旱灾害,淮扬文化与楚汉文化相互交融。

历史上的南北差距,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依然很大。譬如,曾被称为“江苏第一贫困县”的沭阳,1991年农民人均净收入仅404元。而到1994年前后,苏北还有近200万人口处于贫困状态。

不妨以1996年省内最后建市的宿迁为例。当年7月,宿迁市成立,下辖沭阳、泗阳、泗洪、宿豫4个县和宿城区。这一年,作为江苏最穷的设区市,宿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4.88亿元。而同年,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2.14亿元,是宿迁的8倍。而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后的第一年即2003年,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1.56亿元,宿迁则为278.19亿元,差距更是扩大到了10倍。这,就是苏南苏北真实水平的距离。

不仅是这两个市差距巨大,苏南苏北各市的差距都很悬殊。如,1996年淮安市地区生产总值是173.23亿元,同年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682.78亿元,无锡市地区生产总值861.78亿元。南京是淮安的近4倍,无锡是淮安的近5倍。

这些数字上的落差或许人们还没有太多感觉。而城乡面貌、交通设施、百姓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巨大差距,甚至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则是活生生的。

“当时在苏北,无论是城里还是农村,放眼望去都破破烂烂的,绝对想不到能发展成今天这样。”省级机关一位厅级干部,向记者讲述了30年前参加省委扶贫工作队时亲身经历的一个小故事:为帮助贫困户发展家庭养殖,扶贫工作组给每个贫困户免费分发了几只种兔,并承诺到出栏时购回。结果,没过多久再去看,老乡们居然把刚长大的兔子都煮熟吃光了。

苏南苏北的差距,甚至在8年前还依然明显。一位从外省调任江苏的省领导,第一次到徐州、宿迁调研后深感吃惊,没想到苏北农村还有不少农户住在单砖石棉瓦的破旧房子里,民生保障有的方面甚至不如中西部省份。这与他心目中江苏的富裕形象形成了强烈反差。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

今天,人们终于可以风轻云淡地说,轻舟已过万重山。

现在的江苏13市,被网友们调侃为“十三太保”,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单从经济指标数据来看,2024年江苏有5个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万亿元,其中南京1.85万亿元、无锡1.63万亿元、常州1.08万亿元、苏州2.67万亿元、南通1.24万亿元。即使是吊车尾的连云港市也达到4663.13亿元,高于全国多个省会(首府)城市。

有必要再比较下2024年的苏州和宿迁。宿迁地区生产总值4801.85亿元,双方差距缩小至5倍多。这一差距的缩小,不是苏州发展慢了,而是苏北明显在加速。在近30年间,有“地表最强地级市”之称的苏州市始终一骑绝尘,经济总量增长了26倍多,同期宿迁市的GDP更增长了38倍多。

还有一个维度更直观:在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中,前十江苏占6席,前百占24席,昆山连续20年位居榜一;在百强区榜单中,前十江苏占3席,前百占22席,常州武进位列第三。

最令外界感慨的是,在2025年GYBrand中国百强城市榜单中,江苏13市历史性实现“全员晋级”,成为全国唯一“满员上榜”省份。

跨越共富的长江天堑,靠什么

“苏超”赛事进入第六轮,各城市之间因为比赛对阵,而相互斗诗传书,热梗话题不断。这难免会让对江苏不熟悉的人,误以为各城市之间真有多少恩怨情仇。

其实,“十三太保”之间哪有什么仇和怨,有的只是一个“情”字。这兄弟情,至少近30年来是愈发浓得化不开了。

不妨再回到30年前。当宿迁与苏州的GDP相差8倍之时,省内从事经济研究的多位专家学家纷纷向省委省政府表示了担忧: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容易导致资源和要素不断向边际生产效率高的地区流动,会直接损害欠发达地区的利益,当这种流动效应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欠发达地区要改变要素配置中的劣势地位将更加困难。

1994年底,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全国较早提出“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并作为全省三大发展战略之一。“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省委态度坚决,并于1995年以一号文件下发实施《江苏省扶贫攻坚计划》。

老一辈媒体人至今还记得1995年9月在徐州召开的全省奔小康经验交流会,这是江苏全面实施淮北扶贫攻坚计划的动员会。在这个后来被媒体称为“徐州会议”的时间节点后,苏州张家港市26个乡镇与徐州丰县25个乡镇签订了挂钩合作责任制和项目意向书,成为江苏南北挂钩扶贫的第一家。

更为可贵的是,此后30年间,江苏历届省委、省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把跨越阻挡共富的长江天堑,作为矢志不渝的战略任务。

关注江苏发展的一些经济学家,发现了其中战术上的接续优化。如,从“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到本世纪初的“提升苏南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发挥苏北后发优势”,苏中概念的提出,为苏南苏北之间“夹心层”经济发展相对偏弱的问题,找到了破解之道。再后来,省委部署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统筹推进扬子江城市群和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发展,则又打破了苏南苏中苏北传统地理分界、行政区划壁垒制约,让区域均衡协调发展上升到一个全新境界。

江苏人更记得那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和行动:

从上世纪90年代省委派遣扶贫工作队进驻淮北贫困县开展帮扶,开展教育扶贫,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作”“光明工程”“甘泉工程”“安居工程”“通达工程”等五大工程,到建立完善部门、院校、企业、苏南、苏北县(市)“五方挂钩”机制,推进产业、财政、科技、人才从苏南向苏北“四项转移”,再到南北共建园区,推进“城市联盟”,出台支持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意见、支持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切切实实帮助苏北地区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进而焕发内生动力的蝶变。

还有一些打动人心的小故事。为加强高位统筹协调,2001年省委省政府专门成立苏北发展协调小组,由时任常务副省长担任组长。后来,这位省领导同志升任省长后,为了继续抓好苏北发展工作,辞掉了所有兼任的其他议事协调机构职务,唯独保留了苏北发展协调小组组长这个职务。再如,前几年为推动苏北农房改善,时任省委领导同志多次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到苏北农村暗访调研,下决心“让农民群众与时俱进过上现代城镇生活”。

再以苏州和宿迁为例。2001年,两地挂钩结对。2006年,南北挂钩结对转入以共建工业园区为主要抓手的新阶段,苏州、宿迁在全省率先签订合作协议,启动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其中,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经验打包输入宿迁,这也开创了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如今,除苏宿工业园区,两地还共同建设张家港宿豫工业园区、昆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常熟泗洪工业园区、吴江泗阳工业园区、吴中宿城工业园区等5个园区。

这也难怪在苏超苏州队对阵宿迁队的比赛中,宿迁网友留言调侃,“宿迁为苏州加油,悄悄说一句:能不能再多投一个工业园区?”这留言应该代表了很多宿迁老百姓的心声,既是一种期许,也是一种感念。

“南北挂钩以来,苏南苏北互派干部和科技人才,省级机关部门单位也一直下派干部支持苏北园区和乡镇发展,并且坚持到现在,省内各市之间形成了深厚友谊,区域之间的交流交往互动频繁,这也是我们今天看到‘苏超’各种‘地域CP’特别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在苏北发展研究院原执行院长史修松眼中,“苏超”所谓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梗”,是命运与共兄弟之间才懂的,“散装江苏”的形散而神不散,是最铁杆的友情。

经济大省挑大梁,13市在拼什么

从曾经一江之隔形成的巨大发展落差,到如今13市随便挑一个出来放在全国范围内都“很能打”,近30年来江苏历经了从“区域共同发展”到“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转身。各市之间也从帮扶与被帮扶的关系,进化到比“苏超”球场上拼抢还要激烈的“比学赶超”,在“经济大省挑大梁”中个个提出“要争气、不服输”。

在这一历史性进程中,正如一些专家所分析,除了省级层面一直坚持苏南支持带动苏北的发展战略之外,全省从上到下抓住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部署,也至关重要。这显现了经济大省开阔的发展视野和深远的战略眼光。

譬如,抓住了国家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

许多退休老干部至今还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苏北的高速公路还非常少,从最北的徐州到南京开会坐车要七八个小时,从南通到南京出差也是朝发夕至。

“要想富,先修路”,在省里相关发展规划支持下,江苏高速公路网建设重点向苏北地区倾斜。至2008年,江苏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608公里,位居全国第一,其中苏北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占全省比重超过40%,一跃成为全国高速公路网密度最高地区之一。

特别是,2017年后,省委敏锐把握高铁、航运、港口等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大机遇,规划制定并全力推进以全省一盘棋和接入国家综合交通体系为目标的一揽子规划。

如今,13市全部通铁路动车,“轨道上的江苏”主骨架基本形成;拥有9个运输机场、9个A1级通用机场,苏州—无锡—南通(与上海跨省联合)继连云港—徐州—淮安之后再次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长江江苏段以1/7的长江航道里程承担全线70%的运能,过江通道累计建成19座、在建10座,隔江相望的设区市之间均有过江通道直通。

又譬如,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随着一列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每日从连云港启程前往哈萨克斯坦,连云港作为长三角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作用日益凸显。共建“一带一路”提出十年多来,江苏抓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历史使命,深化陆海统筹,推动东西双向开放。其中,苏北苏中腹地受益良多。在目前全省已建成的10个亿吨大港和4个百万标箱大港中,苏中苏北都占据了一半。

再譬如,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7周年。7年来,且不说与上海一直密不可分的苏南各市,就是离上海龙头地理位置相对较远的苏中苏北地区,也都把深度对接融入长三角产业集群分工作为历史性机遇。其中,徐州把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为重要抓手,不仅加快与周边城市共建“1小时交通圈”,而且推进各县区与上海10个区分别建立民营企业交流机制,帮助企业科技创新、延链补链;盐城发挥与上海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相融的优势,打造长三角一体化“飞地经济”示范区的同时,与上海各区合作成立11家共建园区,占上海对外合作园区的三分之一;淮安瞄准打造长三角北部重要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提出着力培育“7+3”先进制造业和“35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同样,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江苏自贸试验区建设以及实施乡村全面振兴规划、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等重大机遇中,无论是苏南各市还是苏中苏北地区,都已积极投身其中,努力赢得新一轮发展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苏超”诸多场赛事中,外省城市来现场为江苏某个城市助威加油,已被网友们笑称“摇人”战术。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江苏对外的辐射力和贡献度。

其中,有江苏对口支援合作协作的省区。无论是援藏援疆还是与青海、陕西等省的对口协作,不仅苏南各市勇挑重担,苏中苏北各市也都在教育、医疗、农业合作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还有江苏在危急时刻帮助过的兄弟城市。无论是抗震救灾,还是抗击疫情,江苏13市出钱出力从来不含糊。6月29日在泰州队主场迎战徐州队的赛场上,就发生了感动全网的一幕,自称“十四妹”的湖北黄石球迷不仅组建了助威方阵,不远千里到现场加油,还在看台上举起兴化市援黄医疗队医生们的大幅照片,表达感恩之情。

当然,还有各市对省级毗邻区辐射带动出来的好邻居。山东枣庄、安徽宿州、河南商丘等城市,与徐州的经济联系度均超过60%,为“徐老大”加油自属合情合理。南京都市圈的安徽滁州、芜湖、马鞍山、宣城,也纷纷为“南哥”加油,这9城已实现居民公积金互认互贷。

先富带后富,不止于苏南苏北,正从省内延展到省外。

以一域之光,为全国添彩。

十多年前,从事发展战略研究的一些专家学者就坦言,苏南苏北挂钩帮扶的举措,为全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合作交流和相互帮扶,也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一种新的经验。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成功实践,也证明了这个经验的推广价值。

省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吕永刚认为,江苏的南北携手,从起初的对口扶贫到产业转移再到产业链分工协作,不断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随着苏中苏北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更是“借力”布局创新前沿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涌现出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世界级工程机械制造等新增长点,发展的后劲逐步彰显。

回到眼前火爆的“苏超”赛场,积分榜上的“榜一大哥”之争还在继续。“人人都想当南哥”,全力争胜的渴望,在球场,也不只在球场。

江苏“十三太保”,“散是满天星,聚是苏大强”。而经历过拼搏奋斗的人都知道,这些今天耀眼的星光,来得有多不容易。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耿联 陈月飞 付奇 陈立民 李嘉豪

相关文章
深读“苏超”|江苏13市为何“个个能打”?差距曾经有多大,现今就有多美好

深读“苏超”|江苏13市为何“个个能打”?差距曾经有多大,现今就有多美好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举办才两月,央媒连续报道关注,省外媒体纷至聚焦。“苏超”无疑成了眼下网络上最火热词。在诸多媒体和社交平台网友们的讨论中,是否要向“苏超”抄作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其中大多数网友认为这个作业很难抄,理由是“苏超”13支城市足球队背后是江苏“十三太保”,各个地方经济都很强,而这是其他省份

2025-07-06 18:23:00

查看详情
国货航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1.87亿元-12.67亿元

国货航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1.87亿元-12.67亿元

观点网讯:7月6日,中国国际货运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国货航)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根据公告,国货航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8675万元-126675万元,较上年同期的66622.74万元同比增长78.13%-90.1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12675万

2025-07-06 16:10:00

查看详情
青海生态保护获“国际认证”:首个林业外资项目顺利通过评估

青海生态保护获“国际认证”:首个林业外资项目顺利通过评估

7月2日,记者从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近日,德国促进贷款西宁市绿化和生态保护项目验收评估工作圆满收官,标志着该项目历经多年建设,成功达成既定目标,进入成果发挥效益的新阶段。该项目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2013年外国政府贷款备选项目规划第三批计划,获批利用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贷款2000万欧元

2025-07-06 10:22:00

查看详情
江苏五批1139名干部人才相继用心守护帕米尔高原

江苏五批1139名干部人才相继用心守护帕米尔高原

克州江苏实验中学崛起为南疆教育新高地;800平方米的克州融媒体中心多功能演播大厅,以先进设施打造南疆媒体标杆;2024年,克州游客花费金额同比增幅跃居全疆第一……这个盛夏,行走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的土地上,蓬勃发展的热潮扑面而来,而热潮背后,处处镌刻着江苏对口支援的深厚印

2025-07-04 07:43:00

查看详情
信长星率江苏省代表团访问塞尔维亚

信长星率江苏省代表团访问塞尔维亚

信长星率江苏省代表团访问塞尔维亚传承发扬铁杆友谊 深化拓展互利合作为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作出江苏贡献当地时间6月24日至27日,省委书记信长星率江苏省代表团到塞尔维亚访问,深入贯彻落实中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传承发扬中塞铁杆友谊,深化拓展互利合作,为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作出江苏贡献。访问期间,

2025-06-29 02:21:0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