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耕一线看农业新质生产力丨好一幅麦田里的“数字春耕图”
人民日报记者 常钦
清明时节,麦长三节。天刚蒙蒙亮,河南省清丰县固城镇张庄里村的成片麦田里,一群身着印有“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字样红色马甲的年轻人开始忙碌起来——他们俯身在田垄间,手指灵巧地调试着一排排橙色的管道,凝结的露水打湿了裤脚和袖口。

数据来源: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
河南农业大学信管学院研究生李清阳,紧盯着手中的平板电脑,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土壤墒情等数据。脚边,滴灌管道一条条蜿蜒伸向麦田深处。
“各点位传感器信号正常,土壤平均湿度已低于20%,达到灌溉阈值,准备启动智能轮灌!”准备完毕,李清阳朝着田埂上的一个身影喊道。那正是科技小院负责人、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叶优良,这位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专家,脚蹬一双沾满新泥的胶鞋,稳稳地站在田埂上。叶教授挥了挥手,声音在清冷的空气中格外清晰:“启动!”
话音刚落,指令通过无线信号迅速抵达智能水肥控制中心。顷刻间,汩汩清流混合着精确配比的营养液,顺着滴灌带上细密的孔眼,均匀精准地渗入麦苗根部区域。眼下小麦正处于拔节孕穗的关键期,对水肥的需求“嗷嗷待哺”,“精准滴喂”无疑是雪中送炭。
“看大屏幕!”叶优良指向不远处田边竖立的一个显示屏,上面实时更新着由无人机传回的多光谱影像图。“那片稍微发黄的区域,是AI技术刚识别出的潜在干旱胁迫区。不用我们操心,智能轮灌系统已经优先给它‘开小灶’了。”
几乎同时,头顶传来一阵轻微的嗡嗡声。一架无人机正掠过麦田上方,机翼下的高清摄像头和多光谱传感器,如同锐利的鹰眼,将万亩麦田的长势、墒情、病虫害隐患转化为一幅幅动态的数字地图。“那是我们的‘空中巡田员’,它不仅能实时拍摄高清影像,还能通过AI分析苗情。”叶优良介绍。
清明前后,乡亲们最怕“卡脖旱”,也怕条锈病、赤霉病冒头。“以前巡这1万亩地,得‘跑断腿’,还得凭经验猜。现在好了,手机上点一点,比咱老农的眼睛还尖!”清丰惠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建士是个“老把式”,此刻正举着手机,看着屏幕上实时更新的数据和图像,他由衷地赞叹,“哪个犄角旮旯缺水了,哪块地有病虫害苗头了,一清二楚,真是给俺帮了大忙!”
周建士点赞的,正是今年春耕期间,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师生们给张庄里村带来的农业新质生产力。他们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硬核科技”送到了田间地头。
在被命名为“未来农田实验室”的400亩核心示范区基地里,一场更深层次的生产变革正在酝酿。“我们的目标是建成小麦—玉米周年生产智慧农场,实现耕种管收全链条自动化管理。”负责该基地的河南农业大学信管学院副教授汪强,指着远处停放的几台崭新农机介绍,“从耕地整地、播种、施肥、打药到收获、秸秆处理,再到下一季作物的播种,未来都将由这些智能驾驶的‘大家伙’完成。”
“汪老师,我们定制的那台大马力智能驾驶拖拉机昨天刚调试完,激光平地精度能达到厘米级!”基地负责学生、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的李美琳兴奋地比划着,“等到6月麦黄,这边北斗导航联合收割机割完麦子,那边智能驾驶的精量播种机就能精准地把玉米种下去,全程无缝对接,想想那场景,就带劲!”
在这“未来农田实验室”里,年轻的“田秀才”们践行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的研究生调试着分布在不同地块的传感器,土壤的温湿度、养分含量都尽在掌握;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的研究生则穿梭于不同的“小区”,观察记载苗情差异,采集样本带回小院的实验室分析。实验室的工作台上,一边是沾着新鲜泥土的麦苗标本,一边是闪烁着复杂代码的笔记本电脑。
汪强欣慰地看着这群年轻人,“把书本知识和计算机代码‘种’到地里,变成实实在在的产量和效益,这才是我们科技小院的价值。只有真正扎根土地,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这学问才算做到家了。”
据介绍,2012年,由叶优良发起成立的河南首家科技小院落户禹州。如今,24个科技小院已在河南大地扎根,孕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师生们吃住在村,科研在田,将实验室搬到田埂,把课堂设在田垄间。”叶优良说,师生们定期开展“田间门诊”“科技赶集”,用仪器和数据为农民的土地“精准把脉”,开出个性化的“处方”。
为了让科技新动能辐射更广,前不久,在河南农业大学龙子湖校区,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展厅正式开馆。这里不仅集中展示了十余年来科技小院扎根乡村、服务“三农”的累累硕果,更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智慧中枢”。
展厅内,同步上线的“科技小院远程协同平台”,整合了专家智库、在线培训、产销对接等功能。远在千里之外的农户,也能通过手机或村里的信息终端,随时“屏对屏”连线专家,获得“定制化”的农技指导。
展厅一角的“科技小院甄选”专区格外引人注目,封丘金银花茶、杞县大蒜、温县铁棍山药……这些带着泥土芬芳和科技印记的农产品,是科技小院助农增收的直观体现,也打通着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何止河南农业大学,何止张庄里村,农业新质生产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耕耘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崭新图景。
来源:人民日报
-
-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稳产丰收,产量2994.8亿斤,比上年下降0.1%,总体保持稳定。其中,2025年河南夏粮总产量750.01亿斤,仍占全国四分之一,但比去年少了7.14亿斤。今年小麦生长关键期遭遇严重旱情,为了全国的稳产丰收,夏粮生产的主力军河南做了什么?“旱”口夺粮,河南
2025-07-16 21:11:00
查看详情
-
-
女性房东成诈骗团伙精准猎物!骗子30元1条出售2.4万条女房东信息
近日,无锡警方破获一起针对女性房东实施精准信息收集的案件。警方根据线索发现,刘某等犯罪嫌疑人通过微信小程序、58同城等平台,大量搜集女性房东的出租信息,包括手机号、住址等,并以每条30元的价格出售给境外诈骗分子。境外诈骗分子获取信息后,便会立刻与女性房东联系,实施“杀猪盘”诈骗。不到一年时间,该团伙2025-07-16 10:53:00
查看详情
-
-
沉浸式探秘AI与创新设计 2025上海“玩转科学·创意无限”夏令营开营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7月12日报道:今天,2025上海市青少年“玩转科学·创意无限”企业实践体验之旅夏令营开营仪式在市教委装备中心举行。活动在上海市教委指导下,由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主办,旨在架设起校园与企业的桥梁,为青少年提供沉浸式了解产业发展、亲身体验科技创新、动手参与产品创造的多元实践平台。上海2025-07-14 00:00:00
查看详情
-
-
来源:【天府融媒】当晨光唤醒科技城,一场无声的AI交响已然奏响。看!绵阳正以十二时辰为轴,向世界展开一幅硬核科技与人文温度交织的未来图景。辰时通勤革命早高峰的路口,会说地道四川话的“夸父”机器人化身文明劝导员,一句“莫闯红灯嘛!”让科技落地乡音;工业园区的无人运输车已穿梭数小时,激光雷达精准扫描路况
2025-07-13 10:19:00
查看详情
-
-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晖记者从河南省田径自行车运动中心获悉,2025年全国场地自行车锦标赛暨2025年全国青年场地自行车锦标赛,7月10日在上海自行车馆拉开帷幕,河南巴迪瑞自行车队“开门四金”——首个比赛日就有4枚金牌入账。本次比赛同时也是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场地自行车项目的积分赛,设成年男子、女子争
2025-07-11 00:53:00
查看详情
- 1 外交部回应中方破获菲律宾间谍案
- 2 我为群众办实事丨“促消费 惠民生”网民留言征集
- 3 新加坡媒体:“娃娃脸”不利于升职?
- 4 永顺县 “土特产”成金字招牌
- 5 受天气影响,崂山风景区、二龙山景区暂停开放
- 6 2名基层干部被不当问责,上级纪委督促纠正:不能让一般干部替领导受过!
- 7 湖北公开征集涉黑涉恶举报线索
- 8 莫兰特伤退,雷霆29分逆转灰熊拿到赛点
- 9 雷神能源上涨4.63%,报5.87美元/股,总市值9993.67万美元
- 10 新民快评丨“爱心专座”本就是强烈标示
- 11 提升爱鸟意识 践行生态文明
- 12 “一街、一线、一城”,青岛汇聚浪漫元素,延长甜蜜经济产业链
- 13 @大庆人 启用违停抓拍监控设备!涉及这些路段→
- 14 普京:新一轮俄乌谈判日期正在磋商,对与美会谈持开放态度
- 15 东丽关切 | 城市治理看东丽:智能机器人助力高温保供电
- 1 外交部提醒中国公民切勿前往刚果(金)东部地区
- 2 38岁男子同时查出直肠癌、肾癌!仁济医院“一次手术”根治多原发肿瘤
- 3 通化市两级法院成立涉企纠纷司法联动服务中心
- 4 长沙凌晨一点,能治愈灵魂的那些粉面店
- 5 “电”亮未来!中国新电商大会涌动发展新活力
- 6 新华鲜报|“电”亮未来!中国新电商大会涌动发展新活力
- 7 生鲜巨头抢滩、新潮首店扎堆……洛阳传统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按下“加速键”
- 8 把火车“抱在怀中”翻滚 45秒卸完120吨煤炭
- 9 写意鸡画法全攻略:从雄鸡英姿到雏鸡萌态,一次都学会
- 10 海河流域滦河发生第1号洪水 为今年大江大河首次编号洪水
- 11 23岁男子感染此病4天身亡,重要脏器均遭破坏!发病前有一个细节,医生提醒
- 12 “漫”说“暖”评│街角,因爱的流转而动人
- 13 沈阳公安交警全时全域严查“飙车炸街”、非法改装
- 14 古韵晋阳法治新景迎面而来
- 15 游泳世锦赛|中国跳水“梦之队”有惊无险再添两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