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厦门:奋勇争先 打造新时代文明城市标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12:55:00    

厦门是一座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图为鹭江两岸美景。记者 林铭鸿摄

同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成为居民家门口的文明阵地。东海社区供图

志愿者在厦门市福利院陪孩子们制作糕点。记者 黄嵘摄

深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爱邻日”义卖活动。深田社区供图

濠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学堂深受居民欢迎。厦门市委文明办供图

民警在金山小学门口维持交通秩序。记者 林铭鸿摄

房前屋后改造后,上陵村的街道干净整洁,墙上的壁画美观且具有教育意义。记者 卢剑豪摄

厦门市举办演唱会期间,在公安力量的引导下,游客文明有序乘车。记者 卢剑豪摄

新港广场小区设有智慧垃圾分类屋。记者 林铭鸿摄

城市文明的征途上,厦门再次迎来万众瞩目的高光时刻。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厦门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实现“七连冠”。

喜讯传来,鹭岛沸腾。厦门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七连冠”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欢呼、祝福、点赞、评论、转发如潮;鹭岛儿女欢欣鼓舞,喜悦与自豪写在每个人脸上!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

从2005年首次获得荣誉,时光跨越20载,厦门连续七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并非易事。鹭岛儿女在前进的道路上,没有骄傲自满、居功自傲,有的只是埋头苦干、奋勇向前,用实际行动不断擦亮这顶桂冠,证明这项荣誉实至名归。这份长留久驻的殊荣,也成了厦门最耀眼的城市名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加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厦门这座胸怀大海的城市,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更高水平文明城市,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

久久为功 常态长效推进

初夏时节,漫步厦门街头,公园里草木葱郁,道路旁繁花似锦,大街小巷秩序井然,社区院落干净整洁……城市的细微之处,彰显着文明的力量。街头巷尾,“红马甲”志愿者积极洁净家园;斑马线前,车辆主动礼让行人;住宅小区里,居民爱心相扶,助老助困……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绘就的画卷徐徐展开,展示着这座海上花园城市的幸福故事。

在厦门,文明,是这座城市的梦想与追求。穿越时空隧道,沿着文明印记审视,可以发现:厦门人始终将文明融入城市发展血脉,植根脚下这方热土。

作为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厦门牢记特区使命,始终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早在1982年,厦门就以市委名义发文,在全市深入开展创“五好”居委会和“五好”家庭活动,培育社会文明新风。1983年,厦门成立市“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又于1988年将其更改为中共厦门市委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20世纪90年代初全面掀起“建文明城市 创文明单位 做文明市民”活动。

文明城市创建非一日之功,需要“滴水穿石”的韧劲。厦门坚持“一把手”工程,将文明城市创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盘子”,全局谋划,高位推进;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常态长效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厚积薄发,厦门在2005年收获认可与绽放——这一年,中央文明委首次开展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活动,厦门获评全国文明城市。20年来,厦门连续七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将文明基因深深嵌入城市肌理,融入城市品格。

文明创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近年来,厦门不断守正创新,通过健全完善机制,保障文明城市创建严在日常、做在平常、久久为功。建立“书记抓、抓书记”领导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谋划部署、实地督导、解决难题,层层压实创建责任;建立部门工作融合机制,提升文明创建跨部门统筹协调能力;建立“晒、比、问”“四查合一”“红黑榜”等工作机制,出台《厦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奖惩办法》,树立鲜明导向,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提质增效,奋力从文明“高地”攀向“高峰”,打造新时代文明城市标杆。

价值引领 培育文明市民

城市的灵魂在于人。多年来,厦门注重以“人的文明”塑造“城的文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文明风尚行动,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2025年1月16日,厦门人陈清洲的故事登上了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榜样9》专题节目。他是百姓心中的“亮灯警察”,在担任厦门市公安局集美分局交警大队灌口中队指导员期间,用脚步实地踏勘每一处土地,促成辖区新设新建斑马线18条、红绿灯15座,辖区15公里路段全线亮起路灯,点亮乡亲们的平安回家路。他是病床上依旧奋战的勇士,在与癌症抗争的日子里,也不忘传递正能量,在网上解答群众的咨询求助,发布安全预警信息,只要身体状况稍有好转就重新投入工作。

厦门以陈清洲等身边典型为榜样引领,深化文明培育,筑牢精神之基,让道德之光照亮更多群众心中的向善之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长期开展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身边好人选树宣传,越来越多的榜样,由此涌现,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氛围越来越浓。

厦门持续开展市民文明行为示范月活动,每年突出一个主题,策划一批活动,吸引市民广泛参与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活动,做文明有礼的厦门人。常态化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培育良好社会道德风尚。以厦门马拉松等体育赛事为抓手,推动体育文化建设,崇尚健康、热爱运动的文明时尚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有感于心,外化于行。厦门人将文明写入日常生活,用一次次的平凡善举,让这座城市于细致处见温暖,于细微处见文明——

2024年4月3日,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厦门震感明显。厦门双十中学高一学生乐乐因患有罕见病,手脚萎缩变形,以轮椅代步。地震发生时,乐乐寸步难行,惊慌失措,内心充满绝望。就在这时,同桌张智勋毫不犹豫地抱起行动不便的乐乐冲出教室,将他转移到安全地带。那一刻,无助的乐乐一下子感觉“活过来了”。张智勋的事迹被媒体广为传播,获得赞赏无数。

2024年11月13日,来自湖北的郭女士与朋友在环岛南路附近游玩,不慎将一个价值6万元、装有重要资料的黑色名牌包遗忘在一辆共享单车的车筐内,离开后近一小时才发现。报警求助后,郭女士在公共视频上看到了暖心一幕:在她离开后,有三位市民先后扫码用车,几经辗转,名牌包仍在车上。在民警的帮助下,三小时后名牌包“完璧归赵”。郭女士专门写了感谢信,她表示:“厦门真的是一座温暖的城市!”

一个个鲜活而又生动的凡人善举,进行着爱的接力、文明的传递,引领着社会新风、激扬着浩然正气。

全域创建 回应群众所盼

文明城市创建是为了更好地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厦门将解决群众所需、所急、所盼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文明创建和城市治理深度融合,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丰富的文明创建成果。

筼筜街道官任社区新港广场小区建于1999年,20余年的岁月沧桑,令它变为一个环境堪忧、问题不断的“老破旧”小区。近年来,厦门聚焦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持续推进建成年代较早、基础设施不完善的老旧小区改造。乘着这股东风,新港广场小区经过改造面貌焕然一新。

“小区实现了舒适度和安全感双提升。”在新港广场小区居住了近20年的居民曾广智对小区的变化如数家珍,“小区门禁升级,居民可刷脸、刷手机进出,外人也不能随意进出。小区健身跑道是有弹性的塑胶跑道,让居民运动更安全,孩子们还有专门的活动空间,原来杂乱的各种管线现在井然有序,整个小区空间都很清爽。”

随着改造的深入,小区热心居民还自发组建近邻文明传播官、近邻监督员等专业志愿服务队,在日常巡查中开展公共秩序维护、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实现居民生活从“安居”到“乐居”。

文明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个领域,涵盖各个方面。近年来,厦门聚焦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公共设施、村镇环境和市民文明素养等领域,组织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六大提升行动”,实施重点攻坚和专项提升,有力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年全市改造老旧小区330多个,惠及近5万户居民;在地铁、BRT站点周边设立63处P+R停车场,提供近8000个停车位;完成71个城中村改造,培育夜市、休闲观光等新业态项目154个,让城中村环境更优美、居住更安全、生活更便利、收入更稳定、治理更有序。

每个厦门人都有深切的感受——文明创建为城市赋能的同时,也让乡村旧貌换新颜。近年来,厦门扎实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推动海沧区、翔安区两个省级试点区先行先试,培育打造渐美村“渐美+”、山边社区“融文化、融公益、融生活”等特色品牌,确定岛外4个区8个村(居)为市级试点项目,持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厦门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绣出精致优雅的城市品牌,绣出和谐宜居、群众满意的“文明画卷”。

人人参与 携手文明实践

文艺汇演、趣味互动、知识科普、暖心关怀……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厦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向广大劳动者致以节日的问候……近年来,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厦门人参与其中,做文明理念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共建共享文明城市。

厦门用持续的努力证明,文明城市不是突击迎检的“面子工程”,而是渗透于城市血脉的“里子革命”;不是政府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全民参与的“交响乐”。

厦门着眼构建“市—区—镇(街)—村(居)—小区”五级联动体系,高标准建成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个、镇(街)实践所45个、村(居)实践站549个,推动文明实践阵地向各类公共服务场所、群众家门口延伸,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圈,营造了文明实践人人参与、人人有为的浓厚氛围。

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常态化开展主流价值观践行、优质文化供给、服务惠民暖心等各项行动,2024年累计开展5.7万场次活动,受众近200万人次。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骨干力量,志愿者们带头引领文明风尚,广泛参与主题宣讲、文明宣导、洁净家园、关爱帮扶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在厦门蔚然成风。

一座城市,最美的风景是人,最隽永的力量是爱。近年来,厦门持续推动“爱心厦门”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度融合,打造爱心工作特色品牌,用道德之美、向善之魂标刻城市文明新高度。

一生节俭的厦门老人吴联芳,在88岁那年作出一个惊人决定,将200万元积蓄捐赠给厦门市慈善总会。妻女过世后,他独自住在普通养老院,身上仍穿着44年前买的夹克,却无私捐出一生攒下的积蓄,只希望这笔钱能帮助更多成绩优秀的困难学生实现梦想。

市民沈美才在思明区屿后南里经营一家沈记御品猪脚店,每到饭点食客盈门。店里有一张特别醒目的告示:“如果您来厦门还没找到工作,吃饭遇到困难,可以来本店告诉营业员,‘来份单人套餐’,吃饱直接走就好,不必客气!”沈美才为困难群众提供爱心餐的善举已经推行10年,在厦门,像这样的爱心餐饮店有77家。

“爱心厦门”建设五年来,全市8400多名党员干部、4100多个基层党支部,带头为孤困儿童、孤寡、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一对一”帮扶之爱,累计帮扶18000多名困难人员,慰问金额超4500万元。通过爱心助残、爱心敬老、爱心济困、爱心扶幼、关爱特殊岗位工人等“五大行动”,厦门把资源和力量投向最急需的人群、最迫切的领域,以爱育爱,激发群众日行一善的博爱胸怀,延展文明素质的高度广度,令微光成炬、细流成河,点亮文明城市中的爱心力量。

“厦门创建文明城市的最大优势是厦门人民热爱厦门。”回首厦门全国文明城市“七连冠”的来时路,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正是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让厦门的文明创建拥有最持久的动能。

新时代的劲风激荡!勇立潮头的厦门将荣誉作为接续奋斗的新起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加快推动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让文明之花开遍厦门的每个角落,让文明清泉滋养每个厦门人的心灵,为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更为磅礴的精神文明力量。(记者 卫琳 黄怀)

相关文章
江苏省句容市部分小区村庄名称由来和典故

江苏省句容市部分小区村庄名称由来和典故

#江苏#​#句容#​#句容头条#​ 感恩遇见,您可以点下“关注”,每天了解各地地理和人文。自然村与行政村杜家山村 因村内“杜家山”自然村得名,村名源自杜姓家族聚居及山体形态特征。后莘村 可能与“莘”字相关,寓意草木茂盛之地,或与古代莘国移民有关(具体典故待考)。石狮村 村名可能源于村内曾有石雕狮子或

2025-05-27 15:22:00

查看详情
全市划分105个排水片区,广州市防洪(潮)排涝规划出炉

全市划分105个排水片区,广州市防洪(潮)排涝规划出炉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给城市洪涝防御带来极大挑战,如何打造江河安澜的宜居韧性城市?近日,《广州市防洪(潮)排涝规划》(下称《规划》)由市水务局正式印发实施,《规划》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定位,规划至2035年构建起安全可靠、通畅稳固、低碳韧性、智慧高效的高质量防洪(潮)排涝体系,实现“雨润羊城

2025-05-26 19:57:00

查看详情
厦门:奋勇争先 打造新时代文明城市标杆

厦门:奋勇争先 打造新时代文明城市标杆

厦门是一座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图为鹭江两岸美景。记者 林铭鸿摄同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成为居民家门口的文明阵地。东海社区供图志愿者在厦门市福利院陪孩子们制作糕点。记者 黄嵘摄深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爱邻日”义卖活动。深田社区供图濠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学堂深受居民欢迎。厦门市委

2025-05-26 12:55:00

查看详情
咸阳渭城中学上榜!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公布

咸阳渭城中学上榜!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公布

5月23日,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关于认定命名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决定》。其中,决定授予890所学校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其中,我省 27所学校获得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具体名单一起来看。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陕西省)延安大学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

2025-05-26 01:02:00

查看详情
荆州区:“520”为爱告白 文明婚俗伴新人

荆州区:“520”为爱告白 文明婚俗伴新人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王思奇、梁茜)5月20日,由荆州区民政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区计划生育协会联合主办,市若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区妇幼保健院共同承办的“正是良辰好时节 文明婚俗伴新人”婚俗文化宣传活动,在荆州区政务服务中心五楼颁证大厅温情启幕,吸引了众多当天办理结婚登记的新人和居民踊跃参

2025-05-21 16:31:0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