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民乐:节水先行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17:42:00    

近年来,民乐县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深化节水行动,进一步推深做实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镇节水,全面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筑牢高质量发展的节水保障。

制度创新:构建水资源管理“四梁八柱”

民乐县率先在全省实施水预算管理制度,将3.68亿立方米年度用水指标细化分解至10个镇、11个水管单位及5万余户用水主体,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用水管控网络。创新推出的“二维码水权证”,让农户扫码即可查看水权面积、预算水量,实现水资源管理的透明化。配套出台的《地下水分区管控方案》《地下水削减规划(2024-2030年)》等文件,划定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建立水位与取水量“双控”机制,从根本上遏制地下水超采趋势。金山1号、2号水库及园区第二净水厂的建成,通过水源置换向工业园区供应地表水980万立方米,封停4眼机井,压减地下水开采量33万立方米,实现生态补水与工业用水的良性循环。

科技赋能:解锁节水增效“智慧密码”

在三堡镇万亩马铃薯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气象数据,智能阀控系统自动调节灌溉量,与传统大水漫灌相比节水60%、节肥40%。这种“按需供水”的精准灌溉模式,已在全县51.88万亩高标准农田推广,每年农业节水量超6000万立方米。工业领域,甘肃滨河集团等3家规上企业通过水平衡测试优化用水流程,甘肃银河食品集团引进冻干技术淘汰高耗水工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43.88立方米降至11.1立方米。城市节水同样亮点纷呈:投资5600万元建成的中水回用项目,年处理污水260万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达60.8%,县城绿化、道路喷洒全部用上“循环水”;智慧水务综合监管系统整合4大平台数据,实现23家重点用水单位在线监测全覆盖,管网漏损率控制在8.7%以内。

结构转型:培育节水型产业“绿色动能”

民乐县以“四水四定”原则重塑产业格局,压减洋葱等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12万亩,发展现代种业、戈壁生态农业等高效节水产业。在六坝镇戈壁农业产业园,智能化温室通过滴灌、立体栽培技术,每立方米水产出效益是传统大田的8倍。农业与生态的深度融合更显智慧:洪水河管理处益民试验站开展的板蓝根与大豆间作种植试验,利用豆类固氮特性减少化肥使用,每亩节水20%、增产15%;推广的水肥耦合技术,使中药材品质提升的同时实现减肥30%。工业领域推行“串联用水、分质用水”模式,甘肃华瑞农业建成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将传统灌溉水利用效率从53.2%提升至58.8%,带动企业年节水超千万立方米。

通讯员 张旭东

相关文章
胡雷辟谣受资助去世女孩遭虐待:根本没有!

胡雷辟谣受资助去世女孩遭虐待:根本没有!

8月23日,甘肃白银。网传受资助去世的女孩遭长期虐待,胡雷发声:都是造谣!根本没有虐待!孩子爷爷希望他去送孩子最后一程,“我想去,但我不敢去,因为有人为了流量毫无底线 ”。这两天,“残疾拾荒者胡雷资助的感动全网女孩意外去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记者于8月23日抵达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北滩镇粮窖村,独家探

2025-08-23 21:21:00

查看详情
佳木斯:共享卫星发展新机遇  共谋航天合作新篇章

佳木斯:共享卫星发展新机遇 共谋航天合作新篇章

央广网佳木斯8月19日消息(记者庞淼)8月19日,以“共享卫星发展新机遇·共谋航天合作新篇章”为主题的第三届佳木斯卫星产业发展大会暨商业航天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会议在佳木斯市举行。来自政府部门、工业界、学术界、投资界的顶尖智慧与精英力量齐聚一堂,共探卫星产业与商业航天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

2025-08-20 06:46:00

查看详情
e法耀陇原|法润陇原 “e”起开启网络普法甘肃时刻

e法耀陇原|法润陇原 “e”起开启网络普法甘肃时刻

原标题:e法耀陇原|法润陇原 “e”起开启网络普法甘肃时刻#e法耀陇原# #e法善治网聚同心#

2025-08-19 16:51:00

查看详情
懂技术会调度的“物流管家” 智慧仓运维员具体工作是什么?

懂技术会调度的“物流管家” 智慧仓运维员具体工作是什么?

央视新闻 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式发布的第七批新职业中,智慧仓运维员作为新录入工种,增设在“物流服务师”名下。那么,智慧仓运维员具体工作是什么?徐晟是一家大型冷链直供中心智慧仓运维班组负责人,他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是检查仓内的自动化进出货设备和货物流转信息。某冷链直供中心智慧仓运维员 徐晟:首先在硬件

2025-08-14 14:44:00

查看详情
高温+暴雨,蒸煮模式下谁在为高铁“解渴”?

高温+暴雨,蒸煮模式下谁在为高铁“解渴”?

暑运期间,高温叠加暴雨,让南方地区不少车站进入蒸煮模式。45摄氏度的高温下,旅客和列车的用水量都大幅增加,谁为高铁“解渴”?跟随记者的镜头去广州南站寻找答案。下午三点半,是广州南站的客流高峰期。暑运以来,车站每天到发旅客超过62万人次,接发列车875列。穿行在密集的车流、人流中,记者感受到股道间热浪

2025-08-11 11:37:00

查看详情